武平同城网

标题: 从“谢谢”到“谢谢你”,从“随便”到“听你的” [打印本页]

作者: 武平生活圈    时间: 2017-10-31 07:02
标题: 从“谢谢”到“谢谢你”,从“随便”到“听你的”
一字之差,天壤之别 ...

把“谢谢”改成“谢谢你”;

把“随便”改成“听你的”;

把“我不会”改成“我可以学”;

把“听明白了吗?”改成“我说明白了吗”?

沟通让人感到尊重的温柔!

努力习惯温柔的沟通方式~~

让我们一起来学习!  早安

现代人总是习惯说“随便”。

   到朋友家做客,主人问客人,喝点什么,多半的回答都是“随便吧”。恋人一起出去,男朋友问女朋友,想去哪里,女方多半回答“随便”。父母做晚饭,征求孩子意见,想吃什么,孩子多半也会回答“随便”。

我承认,我也经常这样回答别人。但是大家想想,当你征求别人意见的时候,得到的是一句“随便”,心中做何感想?随便,看起来是尊重别人的想法,但是仔细琢磨,却可以探求到被问者不负责任的心理。


这么说可能严重了一些。一句“随便”作为回答,确实不能就给回答者定性说不负责任,对问话者也确实谈不上有伤害那么严重。只是,随便,多少会让那个问问题的人有些局促或者坐立不安吧。一句“随便”,便向踢皮球一样,把问题又踢了回去,那球绕来绕去,却不知何去何从。那个提问者,根本不知道被问者到底想要什么,选哪个都有一定的风险,好了坏了的,恐怕人家会不高兴,看起来主动权又回来,但是实际上,这种主动权却更加使人迷茫。如果严重点说,一句“随便”会让人产生被敷衍的感觉,甚至会产生不被尊重的感觉。


让我们大家来想想,如果把那句“随便”换成“听你的”,效果会如何?
到朋友家做客,主人问客人,喝点什么,客人回答“听你的。”;恋人一起出去,男朋友问女朋友,想去哪里,女朋友回答“听你的。”;父母做晚饭,征求孩子意见,想吃什么,孩子回答“听你们的。”

皮球又回来了,但是提问者却心甘情愿为被问者思考他/她到底需要什么,而不会产生被敷衍的感觉。这中间的差别到底是什么?


我们来想象一下:客人回答“听你的”,主人会想,恩,喝什么应该都没关系的吧,便挑了一罐在主人印象中客人喜欢喝的饮料,于是宾主尽欢;女朋友回答“听你的”,再加上娇羞的模样,相信每个男人都会立刻产生一种保护她的欲望,再也不忍让女朋友费心思想到底哪里更好玩,哪个餐馆又实惠又美味,于是感情升温;孩子回答“听你们的”,再加上乖巧的笑容,相信天下所有父母都会庆幸自己养了个又乖又懂事的好孩子,更有甚者会有热泪盈眶的情况发生,在孩子乖巧懂事下,做一桌丰盛的晚饭,让孩子吃的倍儿好,身体倍儿壮,学习倍儿棒,于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又浅了一层。


相反,如果把“听你的”都换成“随便”,主人会怕客人不高兴,于是“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”;男朋友会怕女朋友的火暴脾气,如履薄冰;父母会怕孩子不高兴,小心翼翼。这些尽管有些夸张,但是却也 不得不承认,会有变为事实的可能。
这中间差异这么大,究竟是因为什么呢?

或许会有人说,这只是一个心理上承受的问题。说的对,回答“随便”,给人压力太大,让人总是战战兢兢,容易造成腻烦/逆反心理;而回答“听你的”,则没有给人任何压力,相反却给人以为人服务的动力。
也或许会有人说,这不一个道理么,同样都是让别人来为自己解决问题,而说“听你的”,是不是有点虚伪?那我们来想想,我们为什么回答“随便”?有这么几个原因吧,第一就是我们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回答;第二就是我们不好意思提出要求;第三就是懒得想。综合一下,我们回答“随便”也是没有恶意的,并不是要故意刁难别人,而那个提问者无论最后做了怎样的选择,或者到底遂没遂被问者的心意,似乎就不那么重要了。而且,这也不是虚伪与否的问题,而是一个谈话艺术的问题。我们为什么非要在达到同一个效果的前提下,非要说让人犯堵的话呢,况且,如果回答“听你的”达到的效果要比“随便”效果好的多了吧。
就在我们下次被提问,想回答“随便”的时候,请改成“听你的”,如此我们大家都会很开心的,不是么!

作者: 荔枝longan    时间: 2017-11-1 20:34

作者: 荔枝longan    时间: 2017-11-2 17:14





欢迎光临 武平同城网 (http://wptcw.com/) Powered by Discuz! X3.1